在上海的街头篮球圈,“祥云队”是一个承载着80后青春记忆的名字。这支成立于2007年的球队,以团队篮球为核心,用默契与坚持书写了跨越十八载的篮球故事。近日,我们与球队核心成员陆海波展开对话,聆听他与祥云队的羁绊,感受一代人对篮球的赤诚与信仰。
从高校校队到街头传奇:祥云队的起点
祥云队的诞生,与上海洛克公园的兴起密不可分。2007年,一群来自上海高校的篮球少年,因对篮球的热爱走到一起。“我们大部分成员从小在少体校训练,技术扎实且风格互补。”陆海波回忆道。次年北京奥运会“祥云火炬”的灵感,让球队在报名三对三比赛时定名“祥云”,自此开启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与传奇。
球队的灵魂在于“团队篮球”——没有绝对的个人英雄,只有彼此信任的协作。“一个眼神就能知道队友的跑位。”陆海波形容,一号位的防守组织、二号位的三分远投、内线的强硬对抗,成员各司其职,将团队战力发挥到极致。
中年热血:80后赛场上的青春模样
如今,祥云队成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,面对年轻对手的身体优势,他们坦言“拼不动了”。但FIBA篮球之家推出的“80后大师篮球联赛”,重新点燃了这群中年人的斗志。“这不仅是比赛,更是让我们触摸青春的战场。”陆海波感慨。家庭与工作的压力下,篮球成为他们短暂逃离现实的“解压阀”。赛后聚餐喝酒的惯例,延续了二十年的兄弟情,也见证着从少年到父亲的蜕变。
有趣的是,祥云队成员几乎“全员生女”,他们也成了“岳父联盟”,唯独两位后来加入的队员家有男丁。“我们常开玩笑,这是老天让我们专注培养‘女篮接班人’。”陆海波笑道。队中五号孔祥杰的女儿已是黄浦少体校排球队主力,而队伍里一位担任NBA中国高管的队员的女儿也走上体育的道路。“篮球精神需要传承,无论男女。”
陆海波:从野球少年到全运选手
作为球队的“神射手”,陆海波的篮球之路充满戏剧性。高中时,他因班级赛惨败激发斗志,从零开始苦练投篮。“可能天赋在骨子里,越打越有感觉。”他坦言,自己曾是“打野球出身”,直到加入祥云队才真正找到归属。2017年,他代表上海出战全运会三人篮球公开组,迎来生涯高光时刻。
伤病是中年球员逃不开的课题。“膝盖没一个好的,零件都不灵光了。”他笑称。如今,他经营一家青少年篮球俱乐部,每周仍坚持训练两场。“看到孩子们绝杀后抱在一起欢呼,我总会忍不住流泪……那种纯粹的热爱,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。”
老对手与新故事:竞争中的惺惺相惜
谈及老对手鲁锋率领的球队,陆海波直言“风格相克”的无奈。“我们最早跟鲁大师认识就是在2010年。在华池路洛克公园的时候,我们就比较熟了,这里面有一个关于我们为什么竞争了十几年的梗,我们祥云队整体的这个实力还是可以的,但是唯独碰到鲁大师那个队,我们就输给他,他们个子矮但速度快,我们能赢其他所有队伍就是赢不了他们,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梗。”十几年的较量中,两队每一次碰到都会把这个给拿出来说,就像这个赛前的一个宣战一样,但硝烟散尽后,依然是互相扶持的兄弟。
老队友与新生活:串联情谊的定海神针
祥云队的“定海神针”周俊杰,则是串联这份情谊的关键人物。从组织比赛到牵线姻缘,他甚至成为陆海波女儿出生时“第一个抱娃的人”。“我们早就是家人了。”陆海波说。
“在这个队伍里面不仅是打球,大家也是因为他把我们这个祥云队组织在一起的。我们祥云队的主力成员主要来自复旦大学校队,此外还有部分队员来自其他高校,比如我本人就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。由于大家长期共同训练比赛,逐渐建立了深厚默契,在创始人的组织下成功组建起祥云队的核心班底。十多年来,我们始终团结一心,共同走到了今天。”
篮球信仰:唯有篮球才能热泪盈眶
“篮球让我学会合作、抗压,这是课堂教不了的。”面对“篮球信仰”的提问,陆海波的答案质朴却有力。他说,自己骨子里是典型的80后,含蓄坚毅,唯有篮球能让他热泪盈眶。“在一次青少年比赛的时候,有个小朋友进了一个绝杀球。后面所有的小朋友就是都是非常激动,大家抱在一起,我当时控制不住的眼泪就出来了。这种篮球运动的魅力,在我心中,我知道就是那一个瞬间,我相信,我们的队员,我们的小朋友、小队员们,他们也感受到了篮球的魅力在哪里,就是只有篮球能够让我热泪盈眶。”
从街头野球场到全运舞台,从青葱少年到中年大叔,陆海波与祥云队的故事,始终围绕“团队”与“热爱”展开。这群80后用篮球对抗岁月的消磨,在传球与跑位中,守护着属于他们的热血时代。正如他们的队名祥云一样,热爱篮球的圣火永不熄灭。